“洋面孔”赶场国家非遗马街书会:“这真是难忘的经历”******
(新春见闻)“洋面孔”赶场国家非遗马街书会:“这真是难忘的经历”
中新社河南宝丰2月3日电 (记者 韩章云)“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胜读万卷书。”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马街书会3日在河南宝丰鸣锣开唱。这项传承七百余年的民间曲艺盛会今年吸引多位外国观众前来赶会,切身感受中国曲艺的魅力。
马街书会位于河南宝丰县城南7公里的马街村,是中国民间规模宏大、形式独特、内涵丰富的说书(表演)大会。
2月3日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三,马街书会的正会日子。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人负鼓携琴汇聚于马街村开阔的麦田里,以天作幕,以地为台,打起简板,拉起琴弦,说书亮艺。听书爱好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
赶会者中,金发碧眼的克莱夫十分引人注目。一向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他在朋友的带领下第一次赶场马街书会。他不时按下相机快门,记录曲艺人生动的演出形象。
“我来自英国,目前是河南洛阳一所高中的英语教师,也是洛阳女婿。”克莱夫说,在中国居住的十多年,他喜欢用摄影的方式记录各地独特的人文风貌,这次参加马街书会,让他倍感震撼。
“难以想象艺人们用简单的乐器就能凑出欢快的曲调,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是那种快乐的氛围感染着我。”克莱夫告诉中新社记者,为了真实感受曲艺人在马街书会期间的生活状态,2日晚间,他和各地的曲艺人一起住在“艺人之家”,“这真是难忘的经历。”
当日,来自非洲津巴布韦的姑娘裴心,在朋友的陪伴下一早就从临县赶到马街书会。会场百花齐放的曲艺展演、喧闹的锣鼓队、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令她目不暇接。
已在河南生活多年的裴心表示,马街书会就是她心中的“中国狂欢节”,这场曲艺盛会将原本就热闹的中国春节推向了高潮。“马街书会场面宏大,我在这里听到不同的乐曲,非常开心。”
河南中医药大学德国留学生无名则是有备而来。2日,他专程赶到被誉为马街书会“活化石”、103岁的曲艺人余书习家,听老人弹三弦,请教马街书会历史。此经历被无名拍成短视频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受到众多网友点赞。
3日,无名在马街书会现场观看了历届“书状元”展演、两个剧团“对戏”,还见到中国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现场说《岳飞传》。在无名看来,麦田上的马街书会热闹又接地气,他期待以后能更多地参与其中,学习中国曲艺,“毕竟现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最大的‘潮’”。(完)
(新春走基层)泰安非遗李氏糖画亮相塞尔维亚******
中新网泰安2月2日电 (梁犇 陈阳 董文一)“画糖画跟绘画不一样。糖画是用糖来画的,凉了之后非常容易凝固。所以,画糖画的动作要快,每笔之间不能间断。”随着糖液在李然然的手中缕缕洒下,不到1分钟,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形象便呈现在众人面前。
李然然正在熬制糖稀。 陈阳 摄春节期间,在由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的2023塞尔维亚“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中,山东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宁阳李氏糖画第六代传承人李然然受邀参加,向海外同胞和国际友人展示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和非遗的独特魅力,惊艳了塞尔维亚。
李然然制作的糖画深受塞尔维亚民众喜爱。 受访者供图“当天下着雪,贝尔格莱德的市民们却都很热情,大家伙排着队等待着我制作的糖画,还有几个孩子跃跃欲试,希望自己动手‘创作’,看到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外那么受欢迎,我心里也是感到非常自豪。”李然然回忆说。
李然然用装满糖稀的勺子在铁板上作画。 陈阳 摄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李氏糖画原料主要是白糖和水,不含任何添加剂。李然然作糖画时没有底稿,画稿全在头脑里,制作时执勺在手,舀起铜锅中的糖稀,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随意挥洒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或提、或顿、或放、或收,速度飞快,一气呵成。
“宁阳李氏糖画的主要特征是玲珑剔透,生动鲜活。”李然然告诉记者,她潜心研究糖画精髓,在祖辈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打破传统单一的线条拉丝糖画,结合中国传统美术的技巧和方法,在原本只有平面造型的传统糖画基础上,创新使用立体、空心等新技术,再搭配各种手法和色彩元素,将平面“零件”拼接出风格各异的立体糖画。
李然然在调整制作好的立体糖画花篮。 陈阳 摄李然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糖画技艺的发掘、整理和提升,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地文化交流,对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糖画制作的艺术爱好者都倾囊相授。
2023塞尔维亚“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中李然然现场表演糖画制作。 受访者供图“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到国内外各地,并为大家所喜爱,这让我感到很自豪。我希望李氏糖画能被更多人喜欢并传承下去。”李然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李氏糖画,让这项中国传统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发扬光大。(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